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中藥方劑 > 正文 >>
香連丸
《中國藥典》:香連丸
【 處方 】
黃連(吳茱萸制)800g 木香200g
【 性狀 】
為淡黃色至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苦。
【 炮制 】
上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 功能主治 】
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用于濕熱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瀉;菌痢,腸炎。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兒酌減。
【 貯藏 】
密閉,防潮。
【 摘錄 】
《中國藥典》《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絳兵部手集方》:香連丸
【 處方 】
宣連 青木香各等分
【 制法 】
上藥,同搗篩,白蜜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治赤白痢疾。
【 用法用量 】
空腹時用溫開水送下20~30丸。每日二三次。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服。
【 摘錄 】
《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絳兵部手集方》《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香連丸
【 別名 】
豆蔻香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 處方 】
木香15克 黃連22.5克(去須微炒)訶黎勒15克(煨,用皮)肉豆蔻122枚(去殼)丁香7.5克
【 制法 】
上藥搗羅為末,以燒飯和丸,如黍粒大。
【 功能主治 】
治小兒乳食不節(jié),腸胃虛弱,冷熱失調(diào),下赤白痢,腹內(nèi)癘痛,日夜頻作,不欲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以粥飲送下5丸,日三四服。
【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圣濟總錄》卷七十五:香連丸
【 處方 】
木香 黃連(去須,炒)甘草(炙,銼)肉豆蔻(去殼)
【 制法 】
上四味,等分,搗羅為末,砂糖和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治熱痢。
【 用法用量 】
每次15丸,空腹時用米湯下,更以意加減。
【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十五《雞峰普濟方》卷十四:香連丸
【 處方 】
黃連 地榆 赤石脂各60克 龍骨 阿膠 木香 艾葉 黃芩各30克 肉豆蔻45克 使君子22.5克 赤芍藥30克
【 制法 】
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治便泄下痢,日夜無數(shù),怠墮力少,米谷不化,膿血相雜,臍腹癘痛,痞滿腸鳴,里急后重。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烏梅米飲下,不拘時。
【 摘錄 】
《雞峰普濟方》卷十四《儒門事親》卷十二:香連丸
【 處方 】
木香 訶子肉(面炒)黃連(炒)各15克 龍骨6克
【 制法 】
上為細末,飯為丸,如黍米大。
【 功能主治 】
治濕熱痢無積滯者。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米飲湯下。
【 摘錄 】
《儒門事親》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