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黑散
《金匱要略》卷上:侯氏黑散
菊花300克 白術75克 細辛23克 茯苓23克 牡蠣23克 桔梗60克 防風75克 人參23克 礬石23克 黃芩38克 當歸23克 干姜23克 芎藭23克 桂枝23克
上十四味,杵為散。
清肝祛風,化痰通絡。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
每次3~9克,用酒調(diào)服,日一服。
服藥期間,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
《金匱》卷上:侯氏黑散
菊花40分,白術10分,細辛3分,茯苓3分,牡蠣3分,桔梗8分,防風10分,人參3分,礬石3分,黃芩5分,當歸3分,干姜3分,芎3分,桂枝3分。
上為散。
驅風除熱,通經(jīng)活絡。主大風四肢煩重,風癲,中風癱瘓。
《外臺》有“鐘乳”。
忌一切魚、肉、大蒜;忌桃、李、雀肉、胡荽、青魚,鮮酢物;孕婦忌服。
1.《醫(yī)方集解》:此手太陰、少陰、足厥陰藥也。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故以為君;防風、細辛以祛風;當歸、川芎以養(yǎng)血;人參、白術以補氣;黃芩以清肺熱,桔梗以和膈氣,茯苓通心氣而行脾濕,姜、桂助陽分而達四肢,牡蠣、白礬酸斂澀收,又能化頑痰,加酒服者,以行藥勢也。
2.《張氏醫(yī)通》:方中用菊花四十分為君,以解心下之蘊熱;防、桂、辛、桔以升發(fā)腠理;參、苓、白術以實脾杜風;芎、歸以潤燥熄火;牡蠣、礬石,以固澀腸胃,使參術之性留積不散,助其久功;干姜、黃芩,一寒一熱,寒為風之響導,熱為火之反間。用溫酒服者,令藥性走表以開其痹也。郭雍曰:黑散本為滌除風熱,方中反用牡蠣、礬石止?jié)?,且令冷食,使藥積腹中,然后熱食,則風熱痰垢與藥漸而下之也。
3.《醫(yī)方論》:此方劉宗厚與喻嘉言俱謂其風藥太多,不能養(yǎng)血益筋骨;汪(讠刄)庵謂用此方者,取效甚多。各執(zhí)一見。予謂方中四物咸備,不可謂無血藥也。若中風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可取效,然石膏、細辛二味,必須減去。
漢·《金匱要略》:侯氏黑散
菊花四十分(120克)、白術十分(30克)、細辛三分(9克)、茯苓三分(9克)、牡蠣三分(9克)、桔梗八分(24克)、防風十分(30克)、人參三分(9克)、礬石三分(9克)、黃芩五分(15克)、當歸三分(9克)、干姜三分(9克)、川芎三分(9克)、桂枝三分(9克)。
作散劑,每服3克,每日1次,黃酒送下。亦可用飲片作湯劑,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
養(yǎng)血補脾,化痰祛風。
風邪直中臟腑,邪在心脾,癥見四肢煩重,心中惡寒,胸悶短氣,身癢癮疹,舌淡苔膩,脈弦滑。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腦梗死及中風后遺癥等病癥。
1.高血壓:以本方加減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74例。病情重者,按原方水煎服,同時配合西藥。病情輕者,將本方按比例研成散劑,以緩收固效。結果:血壓恢復正常14例,血壓降至21.3/13.3 kPa的52例,血壓下降停藥后復發(fā),繼服上藥又下降者6例,2例無效。(《黑龍江中醫(yī)藥》2002年第1期)
2.腦梗死:以本方聯(lián)合706代血漿等藥治療40例,與常規(guī)治療(尼莫地平、阿司匹林、706代血漿加維腦路通、胞二磷膽堿)40例對照。用藥2個月評定療效。療效依據(jù)愛丁堡與斯堪的那亞改良評分法,并結合患者生活能力、狀態(tài)。結果:基本痊愈22例,顯效進步10例,進步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河北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8年第11期)
3.中風后遺癥:以本方加減治療痰瘀阻絡型缺血性中風恢復期42例,與常規(guī)西藥治療40例對照。1個療程為14日。30日后復查血脂四項及血流變情況。療效評定以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積分減少91%以上為基本治愈。結果:基本治愈10例,顯著進步20例,進步8例,無變化4例。(《中醫(yī)藥導報》2009年第3期)
用侯氏黑散其玄機主要在于補脾胃、祛風邪。方用白術、茯苓、人參、干姜以補脾益氣;菊花、防風、細辛、桂枝以祛風散邪。特別重用菊花,以能并去內(nèi)外之風邪也;當歸、川芎養(yǎng)血活血,此“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桔梗、礬石降氣化痰,以使風邪無所戀;黃芩、牡蠣清熱斂陰,以制風邪之所散。全方藥味雖多而不雜,配伍雖繁而嚴謹,可謂步步為營,絲絲入扣。
臨床應用以胸悶氣短、四肢煩重、身癢癮疹為辨證要點。臨床如熱象不顯,去黃芩;痰涎壅盛,頭目眩暈,加白附子、膽南星;氣血不足,加黃芪、熟地黃、何首烏。
方中礬石一藥,《張仲景藥法研究》《中藥大辭典》《中藥學》等文獻認為其礬石為白礬,但從經(jīng)方或中成藥的命名、所治病癥及《本草逢原》《本草綱目》等本草文獻的佐證來看,侯氏黑散中的礬石,應為綠礬無疑。
臨床報道尚見于治療關節(jié)炎、高脂血癥、中風急性期、眩暈、結腸炎、頸性高血壓、重癥肌無力等病癥。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侯氏黑散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雙重作用,并且,其還具有降低脂質過氧化物水平的作用。
黑散辛苓歸桂芎,參姜礬蠣各三同,菊宜四十術防十,桔八芩須五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