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枝衛(wèi)矛
《中藥大辭典》:棱枝衛(wèi)矛
【 拼音注音 】
Lénɡ Zhī Wèi Máo【 別名 】
小千金、硬筋藤
【 出處 】
《貴州草藥》
【 來源 】
為衛(wèi)矛科植物棱枝衛(wèi)矛的根。
【 生境分布 】
生于灌木叢林中。分布廣西、貴州等地。
【 原形態(tài) 】
藤狀灌木。嫩枝四棱形。葉對生,革質,長橢圓形,長8.5~12厘米,寬4~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淺齒;葉柄長約1厘米。二歧聚傘花序腋生,花序總梗長約9厘米,小花有短梗,長約0.5厘米;萼片4,淡綠色;花瓣4,黃白色;雄蕊4,花絲短;花盤扁平。蒴果。
【 性味 】
辛微澀,溫。
【 功能主治 】
驅風除濕,舒筋活絡。
【 復方 】
①治風濕疼痛:小千金一兩煨水服;另用四至五兩煨水洗患處。
②治腳轉筋:小千金二兩,煨水熏洗患處。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棱枝衛(wèi)矛
【 拼音注音 】
Lénɡ Zhī Wèi Máo【 別名 】
小干金、硬筋藤。
【 英文名 】
root of Purpleprickle Euonymus【 出處 】
出自《貴州草藥》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棱枝衛(wèi)矛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angustatus Sprague
采收和儲藏:秋后采收,洗凈切片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灌叢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貴州等地。
【 原形態(tài) 】
棱枝衛(wèi)矛 藤狀灌木,嫩枝四棱形。葉對生;葉柄長約1cm;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長8.5-12cm,寬4-6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淺齒,基部楔形。二歧聚傘花序腋生,花序總梗長約9cm;花具短梗,長約0.5cm;萼片4,淡綠色;花瓣4,黃白色;雄蕊4,花絲短;花盤扁平。蒴果。
【 歸經 】
肺;膀胱經
【 性味 】
辛;苦;溫
【 功能主治 】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主風濕痹痛;下肢扭傷轉筋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 復方 】
①治風濕疼痛: 小千金一兩煨水服;另用四至五兩煨水洗患處。②治腳轉筋:小千金二兩,煨水熏洗患處。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