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
《中國藥典》:青果
橄欖、黃欖、白欖
本品為橄欖科植物橄欖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干燥。
本品呈紡錘形,兩端鈍尖,長2.5~4cm,直徑1~1.5cm。表面棕黃色或黑褐色,有不規(guī)則皺紋。果肉灰棕色或棕褐色,質(zhì)硬。果核梭形,暗紅棕色,具縱棱;內(nèi)分3室,各有種子1粒。無臭,果肉味澀,久嚼微甜。
除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用時(shí)打碎。
本品果皮的橫切面:外果皮為1 列厚壁細(xì)胞,含黃棕色物,外被角質(zhì)層。中果皮為10余列薄壁細(xì)胞,有維管束散在,油室多散列于維管束的外側(cè)。內(nèi)果皮為數(shù)列石細(xì)胞。薄壁細(xì)胞含草酸鈣簇晶和方晶。
歸肺、胃經(jīng)。
甘、酸,平。
清熱,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腫痛,咳嗽,煩渴,魚蟹中毒。
4.5~9g。
《中藥大辭典》:青果
橄欖、白欖、甘欖
為橄欖科植物橄欖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干燥。
生于低海拔的雜木林中;多為栽培。主產(chǎn)福建、四川、廣東、云南、廣西。
常綠喬木,高10~20m。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9~15,對生,革質(zhì),長圓狀披針形,長6~19cm,寬3~8cm,先端尾狀漸尖,下面網(wǎng)脈上有小窩點(diǎn)。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兩性或雜性;萼杯狀,3淺裂;花瓣3~5,白色,芳香;雄蕊6,子房上位,3室,每室胚珠2。核果卵形,長約3cm,青黃色?;ㄆ?~5月,果期8~10月。
含甲酚、麝香草酚(thymol)、維生素C、檸檬烯、對-聚傘花素(P-cymere)、莰烯、橙花醇(nerol)、龍牛兒醇(geraniol)、S-杜松烯(S-cadinene)、B-石竹烯(B-caryophyllene)、a-??烯(a-copaene)、橄欖醇(elemol)。
性平,味甘、酸。
清熱,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腫痛、咳嗽、煩渴、魚蟹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