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翠木
《中藥大辭典》:青桐翠木
狗屎木
《梧州草藥及常見(jiàn)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的根。全年可采。
生于山野,亦有栽培。分布我國(guó)南部。
喬木,高5~10米,禿凈或近禿凈。葉互生,卵形至矩圓狀卵形,長(zhǎng)6~12厘米,寬3~6厘米,先端鈍短尖,基部渾圓,全緣或近全緣;葉柄長(zhǎng)2~3厘米。傘房花序腋生或生于側(cè)枝之頂,長(zhǎng)5~10厘米;花白色或黃白色,長(zhǎng)約5毫米;花冠漏斗狀;管部不長(zhǎng)于花萼,裂片外反,喉部與雄蕊有毛,雄蕊與裂片同數(shù);花柱2裂。核果卵形,長(zhǎng)10~15毫米;宿萼闊漏斗形?;ㄆ?~4月。
行氣止痛。治心胃氣痛。
治心胃氣痛:青桐翠木干根五錢至一兩,煎服;或酒、水各半,加瘦肉同煎服。
《中華本草》:青桐翠木
風(fēng)箏子、青酮木、紙鷂高樹(shù)、破布子、狗屎木
出自《梧州草藥及常見(jiàn)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藥材基源: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ordia dichotoma Forster f.[Verronia sinensis Lour.;Cordia myxa auct.non L.]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900m的山地疏林中及山谷溪邊,亦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南及福建、臺(tái)灣、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喬木,高5-10m。小枝灰白色,無(wú)毛或有短毛。葉互生;葉柄長(zhǎng)2-5cm;葉片近革質(zhì),卵形、寬卵形或橢圓形,長(zhǎng)6-12cm,寬4-8cm,先端鈍,具短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微波狀或具波狀牙齒,衡全緣,兩面疏生短柔毛或無(wú)毛。聚傘花序生球上枝頂端,二及狀稀疏分枝,呈傘房狀,寬5-8cm;花二型,兩性或單性,異株,雄花和兩性花的形狀相似;兩性花的花萼長(zhǎng)5-6mm,鐘狀,5裂,裂片三角形,不等大;花冠白色,種狀,與花萼略等長(zhǎng),長(zhǎng)5-10mm,5裂,裂片比簡(jiǎn)部長(zhǎng),向外反折;雄蕊5,雄花花絲長(zhǎng)約3.5mm;退化雌蕊圓球形;兩性花花絲長(zhǎng)1-2mm;子房的球形,4室,無(wú)毛,花柱基部合生,先端兩次2裂,柱頭匙形。核果近球形,長(zhǎng)10-15mm,黃色或帶紅色,后變黑色,具多膠質(zhì)的中果皮,果時(shí)花萼宿存,擴(kuò)大成漏斗狀,通常含種子1顆?;ㄆ?-5月,果期6-8月。
心;胃經(jīng)
微甘;辛;平
行氣止痛。主心胃氣痛;泄瀉腹痛
內(nèi)服:煎湯,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