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三鈴子
【 拼音注音 】
Sān Línɡ Zǐ【 別名 】
野豌豆、豆菜(《貴州民間藥物》)。
【 出處 】
《貴州民間藥物》
【 來源 】
為豆科植物歪頭菜的根或嫩葉。秋季采收。
【 生境分布 】
生于草地、山溝、林緣或向陽的灌叢中。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 原形態(tài) 】
歪頭菜(《救荒本草》)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dá)1米。幼枝被淡黃色柔毛。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2枚,大小和形狀變化很大,卵形至菱形,長2.5~11厘米,寬1~5厘米,先端鈍而有細(xì)尖,基部楔形,邊緣粗糙;葉柄短;卷須不發(fā)達(dá)而變?yōu)獒槧睿煌腥~狹菱形,邊緣具稀疏粗齒??偁罨ㄐ蛞干?;萼斜鐘狀,萼齒5。三角形,下面3齒高,疏生短毛;花冠紫色或紫紅色,旗瓣提琴形,先端微缺,長約15毫米,翼瓣先端鈍,下部有耳和爪,長約13毫米,龍骨瓣曲卵形,有耳及爪,與翼瓣等長;子房具柄,花柱上部有毛。莢果狹矩形,兩側(cè)扁,無毛,長2.5~4厘米;種子扁圓形,棕褐色。花期6~8月。果期9月。
【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大波斯菊甙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 性味 】
性平,味甘。
【 功能主治 】
補虛。治癆傷、頭暈。
【 復(fù)方 】
①治癆傷:三鈴子根五錢。蒸酒一兩,每日服三次。
②治頭暈:三鈴子嫩葉三錢。蒸雞蛋吃。(性味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