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APP下载污视频_草莓视频深夜释放_黄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十八癥

《全國中草藥匯編》:十八癥

【 拼音注音 】
Shí Bá Zhènɡ
【 別名 】

歪葉子蘭、大腸風(fēng)

【 來源 】

胡椒科胡椒屬植物光軸苧葉蒟Piper boehmeriaefolium Wall. var. tonkinense C. DC.,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 性味 】

辛,溫。

【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散寒,散瘀止痛。用于感冒,風(fēng)濕筋骨痛,跌打腫痛,痛經(jīng),閉經(jīng),胃寒疼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傷。

【 用法用量 】

2~3錢,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適量,研粉調(diào)涂患處。

【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十八癥

【 拼音注音 】
Shí Bá Zhènɡ
【 別名 】

歪葉子蘭、小麻疙瘩(《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 出處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來源 】

為胡椒科植物光軸苧蒟全株。全年可采。

【 生境分布 】

生于高山密林的陰暗山溝中。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 原形態(tài) 】

直立亞灌木,高1~1.5米。莖節(jié)膨大,全株綠色,有香辣味。葉互生,有透明腺點(diǎn),常為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兩側(cè)不對稱,長10~16厘米,寬4~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兩側(cè)不等齊,一側(cè)急尖,另一側(cè)稍圓;葉脈7條;葉柄短,托葉著生于葉柄鞘內(nèi),與葉柄合生?;▎涡裕菩郛愔?;雄穗狀花序長10~22厘米,總花梗長約1厘米,花序軸無毛;苞片近圓形,有時頂端突尖,具柄,盾狀,直徑約1.5毫米,表面有腺點(diǎn);雄蕊2枚,花藥腎形,2室,花絲基部肥大。雌穗狀花序長8~11厘米,結(jié)果時長達(dá)16厘米;總花梗長1.5~2厘米;子房稍壓扁,貼生于花序軸上,柱頭頂生,4裂。漿果密集,球形,徑約3毫米。花期2~5月。

【 性味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

【 功能主治 】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fēng)散寒,消察止痛。治風(fēng)濕筋骨痛,跌打腫痛,胃寒疼痛;毒蛇,蜈蚣咬傷。"

②《云南中草藥選》:"治痛經(jīng),閉經(jīng),傷風(fēng)感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泡酒服。外用:研末調(diào)涂或鮮品搗敷。

【 復(fù)方 】

治痛經(jīng):歪葉子蘭、澤蘭,水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十八癥

【 拼音注音 】
Shí Bá Zhènɡ
【 別名 】

歪葉子蘭、小麻疙瘩、大腸風(fēng)、苧葉蔞。

【 英文名 】
Herb of Tonkin Pepper
【 出處 】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光軸苧葉蒟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per boehmeriaefolium (Miq.)C. DC.var. tomkinense C.DC.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900m的密林下、山谷中或林綠與溪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原形態(tài) 】

光軸苧葉蒟直立亞灌木或有時呈攀援狀,高約lm左右。莖節(jié)膨大,全株無毛,綠色并有香辣味,枝干時有疣點(diǎn)和縱紋。葉互生;葉柄長5-7mm,少達(dá)1cm;托葉長達(dá)葉柄的1/2-l/3,與葉柄合生;葉片薄紙質(zhì),有透明細(xì)腺點(diǎn),干時常呈黑色,橢圓形、卵狀長圓形或近卵形,兩例甚不對稱,長10-16(-20)cm,寬4(-10)-6(-12)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兩側(cè)甚不等齊,一側(cè)尖,一側(cè)稍圓,兩面無毛,間或葉背脈上被疏毛,側(cè)脈每邊5-7條,寬的一側(cè)3-4條,狹的一側(cè)2-3條,有兩對脈離基發(fā)自中脈?;▎涡?,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與葉對生;雄花序長10-15(-22)cm,寬2-3mm,總花便略長于葉柄,花序軸無毛;苞片圓形,有時光瑞突尖,具短柄,盾狀,無毛,直徑約15mm,表面有腺點(diǎn);雄蕊2,花絲短,花藥腎形,2室,花絲基部肥大;雌花序短于雄花序,一般長8-11cm,結(jié)果時長達(dá)16cm;總花梗長1.5-2cm,苞片與雄花序的相同;子房稍壓扁,無柄,貼生于花序軸上,柱頭頂生,4裂。漿果密集,球形,徑約3mm?;ㄆ?-5月。

【 性狀 】

性狀鑒別莖藍(lán)綠色,節(jié)膨大,有的有須根;斷面中空。葉多卷縮,藍(lán)綠色,完整葉卵圓形,長8-15cm,寬3-5cm,先端漸尖,基部歪斜,近全緣,可見透明腺點(diǎn)。有時帶有穩(wěn)狀花序。氣芳香,味辛、麻。

【 鑒別 】

理化鑒別(1)取本品5-10g,加甲醇70ml,回流10min,濾過。取濾液lml,加重氮化試劑1-2滴,顯紅色。(檢查酚類)(2)取本品5g,加甲醇50ml回流提取10min,濾過。取濾液lml,加鎂粉少許及濃鹽酸數(shù)滴,置水浴中加熱數(shù)分鐘,顯紅色。(檢查黃酮類)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性味 】

辛;溫

【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散寒;活血調(diào)經(jīng);消腫止痛。主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濕痹痛,脘腹冷痛,牙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絕,跌打腫痛,蛇蟲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5g。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涂或鮮品搗敷。

【 復(fù)方 】

治痛經(jīng):歪葉子蘭、澤蘭,水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 各家論述 】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fēng)散寒,消瘀止痛。治風(fēng)濕筋骨痛,跌打腫痛,胃寒疼痛;毒蛇、蜈蚣咬傷。2.《云南中草藥選》:治痛經(jīng),閉經(jīng),傷風(fēng)感冒。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