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山慈姑葉
《中藥大辭典》:山慈姑葉
【 拼音注音 】
Shān Cí Gū Yè【 出處 】
《證類本草》
【 來源 】
為蘭科植物杜鵑蘭或獨(dú)蒜蘭等的葉。
【 功能主治 】
《綱目》:"除乳癰、便毒。"
【 復(fù)方 】
治瘡腫:山慈姑莖葉搗為膏,入蜜,貼瘡口上,候清血出。(《(經(jīng)驗(yàn)方》)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山慈姑葉
【 拼音注音 】
Shān Cí Gū Yè【 英文名 】
leaf of Appendiculate cremastra【 出處 】
出自《證類本草》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杜鵑蘭或獨(dú)蒜蘭等的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remastra variabilis (Bl.) Nakai, 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
【 原形態(tài) 】
原植物詳山慈姑條。
【 歸經(jīng) 】
肝,心經(jīng)。
【 性味 】
苦,涼。
【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主癰疽腫毒。
【 各家論述 】
《綱目》:除乳癰、便毒。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