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藻
《全國中草藥匯編》:珊瑚藻
【 來源 】
藻類紅藻門珊瑚菜Corallina officinalis L.,以葉狀體入藥。
【 功能主治 】
驅蛔蟲。
【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珊瑚藻
【 拼音注音 】
Shān Hú Zǎo【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珊瑚藻科植物珊瑚藻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allina officinalis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中潮帶巖礁上或石沼內。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沿海地區(qū)。
【 原形態(tài) 】
藻體灰紅色,鈣質化,直立叢生,高3-6cm。主枝及側枝均具關節(jié),其上對生出羽狀分枝或小枝,節(jié)間基部圓柱形,中部及上部多少扁壓,上端略廣展,枝頂端的節(jié)間圓柱狀,頂端略平;次生分枝狹窄,圓柱形,節(jié)間不鈣化。生殖窩卵形,生于小羽枝上,在孢子體上,孢子囊生在生殖窩內,層形分裂,窩具單孔。配子體雄生殖窩生1孔,精子囊長柱形。雌生殖窩頂也生1孔,受精后形成1個大的盤形愈合胞。成熟期5-6月。
【 性狀 】
性狀鑒別 藻體灰紅色,叢生,長約5cm,鈣質化。主枝分節(jié)明顯,直徑約1mm,下部圓柱形,上部多少扁壓,具有2-3次分枝。小枝上有時可見略膨大的囊果。
【 化學成分 】
含膽甾醇(cholesterol),珊瑚藻多糖(corallinans),由木糖(xylose)和L-半乳糖(galactose)等所組成。
【 功能主治 】
驅蛔。主蛔蟲病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