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APP下载污视频_草莓视频深夜释放_黄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蜀漆

《中藥大辭典》:蜀漆

【 拼音注音 】

Shǔ Qī

【 別名 】

雞屎草、鴨屎草(《日華子本草》)。

【 出處 】

《本經(jīng)》

【 來源 】

為虎耳草科植物黃常山嫩枝葉。夏季采收,曬干。

【 生境分布 】

主產(chǎn)于四川、貴州、湖南。此外,湖北、廣西亦產(chǎn)。

【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常山"條。

【 性狀 】

干燥嫩枝,圓柱形,細(xì)弱,葉多皺縮,枯褐色或棕綠色,完整的葉橢圓形、廣披針形或長方狀倒卵形,先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楔形,光滑無毛。體輕而薄,質(zhì)脆易碎。嗅之有特殊的悶氣,味微苦。以無者梗、葉大不破碎,味濃者為佳。

【 化學(xué)成分 】

參見"常山"條。

【 歸經(jīng) 】

《得配本草》:"入手、足厥陰經(jīng)。"

【 性味 】

苦辛,溫,有毒。

①《本經(jīng)》:"味辛,平。"

②《別錄》:"微溫,有毒。"

③《藥性論》:"味苦,有小毒。"

【 注意 】

凡正氣虛弱,久病體弱者慎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栝樓為之使。惡貫眾。"

②《藥性論》:"不可多進(jìn),令人吐逆。畏橐吾。"

③《四聲本草》:"桔梗為之使。"

④《得配本草》:"胃虛,老幼虛弱,二者忌用。""忌蔥茗。"

【 功能主治 】

除痰,截瘧,消癥瘕積聚。

①《本經(jīng)》:"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癥堅(jiān)痞結(jié),積聚邪氣蠱毒。"

②《別錄》:"療胸中邪結(jié)氣,吐出之。"

③《藥性論》:"主治瘴瘧多時(shí)不瘥,去寒熱瘧。治溫瘧寒熱。"

④張?jiān)兀?破血,導(dǎo)膽邪。"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錢;或研末。

【 復(fù)方 】

①治瘧多寒者,名曰牝瘧:蜀漆(洗去腥)、云母(燒二日夜)、龍骨等分。杵為散,未發(fā)前,以漿水服半錢匕。溫瘧加蜀漆半分,臨發(fā)時(shí)服一錢匕。(《金匱要略》蜀漆散)

②治小兒暴驚,卒死中惡:蜀漆(炒)二錢,左顧牡蠣一錢二分。漿水煎服,當(dāng)吐痰而愈。(《綱目》千金湯)

【 各家論述 】

①《本經(jīng)逢原》:"蜀漆,即常山之苗,故《本經(jīng)》治瘧,及咳逆寒熱,積聚蠱毒,功效與之相類。

②《得配本草》:"蜀漆,其氣升散,其性飛騰,能開陰伏之氣,能劫蓄結(jié)之痰,破血行水,消痞截瘧。甘草拌蒸。生用性升,炒炭稍緩。"

③《藥征續(xù)編》:"凡仲景之治動(dòng)也,共活法有三:有胸腹之動(dòng),則以牡蠣治之;有臍下之動(dòng),則以龍骨治之;有胸腹臍下之動(dòng)劇,則以蜀漆治之。此為仲景治動(dòng)之三活法矣。故仲景之方,有以蜀漆配之牡蠣者,或有配之龍骨者,或有配之龍骨、牡蠣者,是又仲景用蜀漆之法也。本論不載此法者,蓋屬脫誤,故晉、唐以來,無有知蜀漆之功者。"

④《本經(jīng)疏證》:"凡藥非鱗介飛走,未有云氣腥者,惟仲景用蜀漆,必注曰洗去腥,則可見其氣之惡劣異于他草木矣。"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蜀漆

【 拼音注音 】
Shǔ Qī
【 別名 】

雞尿草、鴨尿草、七葉

【 英文名 】
twig and leaf of Antifebrile Dichroa
【 出處 】

出自1.《吳普本草》:蜀漆如漆葉,藍(lán)青相似,五月采。

2.《別錄》:蜀漆,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漢中,常山苗也。五月采葉,陰干。

3.《唐本草》:蜀漆,日微萎,則把束暴使燥,色青白湛用,若陰干,便黑爛郁壞矣。

4.《本草衍義》:蜀漆,常山苗也,治瘧多吐人,其他亦未見所長。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嫩枝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ichroa febrifuga Lour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200m的林緣、溝邊、濕潤的山地。

資源分布:主產(chǎn)于四川、貴州、湖南、湖北、廣西等地。

【 原形態(tài) 】

常山 灌木,高1-2m。小枝綠色,常帶紫色,無毛,或稀被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5-2cm;葉形變化大,通常橢圓形、長圓形、倒卵狀橢圓形,稀為披針形,長5-10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密的鋸齒或細(xì)鋸齒;中脈上面凹陷,側(cè)脈彎拱向上。傘房花序圓錐形;頂生,有梗;花藍(lán)色或青紫色;花萼倒圓錐狀,萼齒4-7;花瓣4-7,近肉質(zhì),花時(shí)反卷;雄蕊10-20,半數(shù)與花瓣對生,花絲扁平;子房下位,花柱5(4-6),初時(shí)基部合生。漿果藍(lán)色,有多數(shù)種子。花期6-7月,果期8-10月。

【 栽培 】

1.氣候土壤: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忌高溫。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質(zhì)多的砂質(zhì)壤土為宜。

2.整地:深耕30cm左右,作成高10-14cm、寬1-1.4m的高畦,如用種子繁殖,每畝可施以餅肥150-250斤及等量草木灰作基肥。

3.種植:可用扦插、種子、壓條、分株等方法繁殖,主要是用扦插繁殖,其次是種子繁殖。

3.1.扦插繁殖法:扦插時(shí)期在每年 11月至次年3月間,剪取15cm長帶有三介健全芽的插條。按行距30cm開溝,深15cm,溝的一面稍傾斜平整,將插條以3-5cm的距離排好,覆士壓緊。如開穴扦插,則每穴插入3根插條,行、株距30cm見方,插后覆土壓緊。

3.2.種子繁殖法: 3月中、下旬播種。播前將種子拌和細(xì)土或細(xì)沙,均勻地撤播于苗床,稍加鎮(zhèn)壓后覆蓋稻草一薄層,以保持土壤溫度和濕度。幼苗生長培育至第二年秋季,按行株距30×30cm移栽。

4.田間管理:育苗期經(jīng)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清除雜草,搭棚遮蔭。苗高3-4cm時(shí),追施稀薄糞水肥1次。過密時(shí)要間苗。定植后每年須中耕除草4次,并結(jié)合培土和追肥。追肥每畝用硫酸按15斤,餅肥60斤,混合施用,或施人糞尿、過磷酸鈣。在冬季則施廄肥或餅肥。

5.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為葉斑病,在發(fā)病前噴射波爾多液預(yù)防。蟲害有象鼻蟲、花面天蛾幼蟲、金花蟲、猿葉蟲,發(fā)現(xiàn)后進(jìn)行人工捕殺;并可噴射六六六粉或砒劑毒殺。

【 性狀 】

1.性狀鑒別 嫩枝圓柱,細(xì)弱,有縱皺紋。葉皺縮破碎,褐綠色或黃褐色,完整者展平后,葉片呈橢圓形、廣披針形或長方狀倒卵形,長5-17cm,寬1-6cm,先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楔形,兩面疏被短或光滑無毛,葉柄長1-2cm。多嗅有特殊悶氣,味微苦。

2.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 上表皮細(xì)胞表面觀多邊形,垂周壁波狀,下表皮細(xì)胞表面觀不規(guī)則形,垂周壁波浪形,有氣孔。氣孔不定式。非腺毛單細(xì)胞。

【 歸經(jīng) 】

陰經(jīng)

【 性味 】

味苦;辛;性溫;有毒

【 注意 】

1.凡正氣虛弱,久病體弱者慎服。

2.《本草經(jīng)集注》:括樓為之使。惡貫眾。

3.《藥性論》:不可多進(jìn),令人吐逆。畏豪吾。

4.《四聲本草》:桔梗為之使。

5.《得配本草》:胃虛,老幼虛弱,二者忌用。忌蔥者。

【 功能主治 】

除痰;截瘧。主癥瘕積聚,瘧疾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g;或研未。

【 復(fù)方 】

①治瘧多寒者,名曰牝瘧: 蜀漆(洗去腥)、云母(燒二日夜)、龍骨等分。桿為散,未發(fā)前,以漿水服半錢巴。溫瘧加蜀漆半分,臨發(fā)時(shí)服一錢巴。(《金醫(yī)要略》蜀漆散)②治小兒暴驚,卒死中惡: 蜀漆(炒)二錢,左顧牡蠣一錢二分。漿水煎服,當(dāng)吐痰而愈。 (《綱目》千金湯)

【 各家論述 】

1.《本經(jīng)》: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涵堅(jiān)痞結(jié),積聚邪氣 。

2.《別錄》:療胸中邪結(jié)氣,吐出之。

3.《藥性論》:主治瘴瘧多時(shí)不痊,去寒熱瘧。治溫瘧寒熱。

4.張?jiān)兀浩蒲?,?dǎo)膽邪。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