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藤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香石藤
小密細(xì)藤、小血藤
木蘭科香石藤Schisandra lancifolia (Rehd. et Wils.)A. C. Smith [S. sphenanthera var. lancifolia Rehd. et Wils.],以全株、果入藥。
四川、云南。
全株:微苦、澀,溫。
果:酸、咸,溫。
全株:祛痰消腫,止血。主治跌打損傷,骨折;葉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
果:補(bǔ)腎益志。治神經(jīng)衰弱。
根皮0.5~1兩,浸酒服;果2~3錢;外用適量,全株搗爛,開水加酒調(diào)敷患處,葉研粉撒患處。
《中藥大辭典》:香石藤
小密細(xì)藤、滿山香
《云南中草藥》
為木蘭科植物披針葉五味子的全株。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
生于山間疏林或灌木叢中。分布云南等地。
攀援藤本,長(zhǎng)約5米。長(zhǎng)枝上的葉互生,短枝上的葉簇生,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zhǎng)6~9厘米,寬3~6厘米,邊緣具疏鋸齒?;▎紊~腋,黃綠色。漿果紅色。
本植物的果實(shí)(香石藤果)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微苦澀,溫。
止血接骨,祛瘀消腫。
①治跌打損傷,骨折:香石藤適量,搗爛,開水調(diào),酒引,外敷患處;另用香石藤根皮五錢至一兩,泡酒內(nèi)服。
②治外傷出血:香石藤葉研末撒患處。
《中華本草》:香石藤
小密細(xì)藤、滿山香
出自《云南中草藥》
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披針葉五味子的莖藤及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chisandra lancifolia(Rehd.et.Wils)A.C.Smith[S.sphenantheraRehd,etWils.var.lanci-folia Rehd.et.Wils.
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收,切片,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1500-2400m的雜木林間及巖坡、林緣溪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落葉木質(zhì)藤本。莖較纖細(xì),小枝圓柱形。葉互生;葉柄長(zhǎng)約1cm,葉柄邊緣具極狹的翅,有時(shí)呈嚙狀下延至枝上;葉片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zhǎng)4-10cm,寬1-3cm,先端漸狹或突尖,基部漸窄,邊緣具不明顯的細(xì)齒或下部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雌雄異株;花小,直徑不及1cm;花被6-8片,外輪淡黃色綠色至黃色,內(nèi)輪橙黃色或黃色帶紅暈;雄蕊10-16,著生于倒卵狀的花托上;雌蕊有心皮16-21。聚合果序長(zhǎng)4-6cm;小漿果球形,紅色;內(nèi)有1-2枚橢圓形扁平的種子,種皮部分平滑,部分有不明顯珠稀疏條粒狀突起。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微苦;澀;性溫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骨折;風(fēng)濕腰痛
外用: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1.治跌打損傷,骨折:香石藤適量,搗爛,開水調(diào),酒引,外敷患處;或用香石藤根皮五錢至一兩,泡酒內(nèi)服。2.治外傷出血:香石藤葉研末撒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