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APP下载污视频_草莓视频深夜释放_黄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yè)>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蜀葵子

《中藥大辭典》:蜀葵子

【 拼音注音 】
Shǔ Kuí Zǐ
【 出處 】

《本草拾遺》

【 來源 】

為錦葵科植物蜀葵種子。

【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蜀葵花"條。

【 化學(xué)成分 】

果含脂肪油。油中含不飽和游離酸很多,以油酸計(jì),達(dá)34.88%。

【 性味 】

甘,寒。

①《本草拾遺》:"冷,無毒。"

②《綱目》:"甘,冷,無毒。"

【 注意 】

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

【 功能主治 】

利水通淋,滑腸。治水腫,淋病,便秘,瘡疥。

①《本草拾遺》:"治一切瘡疥并瘢疵土(土,《綱目》引《日華子本草》作’赤’)靨。"

②《日華于本草》:"治淋澀,通小腸,催生落胎,療水腫。"

③《本草正》:"潤(rùn)大腸,通乳汁。"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diào)敷。

【 復(fù)方 】

①治小兒大便不通:搗白花胡葵子末,煮汁服。(《千金方》)

②催生:蜀葵子二錢,滑石三錢。為末,水服五錢。(《仁齋直指方》)

③治水腫、大小便不暢、尿路結(jié)石:蜀葵子研粉,每服二錢,開水送下,每日二次。(《陜西中草藥》)

【 各家論述 】

《本草述》:"(蜀葵子)其性味類利于氣血燥而泣者,未可施于虛羸中寒之體也,臨病其審處之。"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蜀葵子

【 拼音注音 】
Shǔ Kuí Zǐ
【 英文名 】
Seed of Hollyhock
【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本草述》:(蜀葵子)其性味類利于氣血燥而泣看,未可施于虛贏中寒之體也,臨病其審處之。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Cav. 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lthaea rosea (L.)Cav. [Alcea rosea L.;Althaea sinensis Cav.;A.rosea (L.) Cav.var.sinensis (Cav.) S.Y.Hu]

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果實(shí)成熟后摘取果實(shí),曬干,打下種子,篩去雜質(zhì),再曬干。

【 生境分布 】

本種原產(chǎn)我國(guó)西南地區(qū),殃各地廣泛栽培。

【 原形態(tài) 】

蜀葵 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dá)2m。莖枝密被刺毛。葉互生;葉柄長(zhǎng)5-15cm,被星狀長(zhǎng)硬毛;托葉卵形,長(zhǎng)約8mm,先端具3尖;葉近圓心形,直徑6-16cm,掌狀5-7淺裂或波狀棱角,裂片三角形或圓形,中裂片長(zhǎng)約3cm,寬4-6cm,上面疏被星狀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狀長(zhǎng)硬毛或絨毛?;ㄒ干瑔紊蚪厣?,排列成總狀花序式,具葉狀苞片?;üiL(zhǎng)約5mm,果時(shí)延長(zhǎng)至1-2.5cm,被星狀長(zhǎng)硬毛;小苞片杯狀,常6-7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zhǎng)8-10mm,密被星狀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鐘狀,直徑2-3cm,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zhǎng)1.2-1.5cm,密被星狀粗硬毛;花大,直徑6-10cm,有紅、紫、白、粉紅、黃和黑紫等色;單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狀三角形,長(zhǎng)約4cm,先端凹缺,基部狹,爪被長(zhǎng)髯毛;雄蕊柱無毛,長(zhǎng)約2cm,花絲纖細(xì),長(zhǎng)約2mm,花柱分枝多數(shù),微被細(xì)毛。果盤狀,直徑約2cm,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圓形,多數(shù),背部厚達(dá)1mm,具縱槽?;ㄆ?-8月。

【 化學(xué)成分 】

果實(shí)含脂肪油,以油酸(oleic acid)計(jì)達(dá)34.88%。

【 性味 】

甘;寒

【 注意 】

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

【 功能主治 】

利尿通淋;解毒排膿;潤(rùn)腸。主水腫;淋癥;帶下;乳汁不通;瘡疥;無名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 復(fù)方 】

①治小兒大便不通: 搗白花胡葵子未,煮汁服。(《干金方》)②催生: 蜀葵子二錢,滑石三錢。為未,水服五錢。 (《江齋直指方》)③治水腫、大小便不暢、尿路結(jié)石: 蜀葵子研粉,每服二錢,開水送下,每日二次。(《陜西中草藥》)

【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治一切瘡疥并瘢疵土(土,《綱目》引《日華子本草》作'赤')靨。

2.《日華子本草》:治淋澀,通小腸,催生落胎,療水腫。

3.《本草正》:潤(rùn)大腸,通乳汁。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