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APP下载污视频_草莓视频深夜释放_黄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yè)>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玉龍鞭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玉龍鞭

【 拼音注音 】
Yù Lónɡ Biān
【 別名 】

大種馬鞭草、大蘭草、倒扣藤、牛鞭草、獅鞭草、萬(wàn)能草、玉郎鞭、鐵索草、假馬鞭、倒困蛇

【 來(lái)源 】

馬鞭草科假敗醬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Vahl (Verbena jamaicensis L.),以全草入藥。

【 生境分布 】

廣東、廣西、云南。

【 性味 】

微苦,寒。

【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風(fēng)濕筋骨痛,喉炎,急性結(jié)膜炎。外用治癰癤腫毒。

【 用法用量 】

0.5~1兩;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 摘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玉龍鞭

【 拼音注音 】
Yù Lónɡ Biān
【 別名 】

玉郎鞭(《廣西民間常用草藥》),大種馬鞭草、大蘭草、假馬鞭(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 出處 】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 來(lái)源 】

為馬鞭草科植物假敗醬全草。全年可采。

【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田野、路邊。分布我國(guó)南部海岸及云南南部。

【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50厘米,稍肉質(zhì),分枝橫展。單葉對(duì)生,卵形,長(zhǎng)4~6厘米,寬2~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穗狀花序頂生,長(zhǎng)而疏散;小苞片1,三角形,緊貼萼管;萼狹管狀,4~5齒裂;花冠藍(lán)色,管纖細(xì),圓柱形,略彎曲,裂片5,雄蕊2,假雄蕊2;子房2室。蒴果包藏于萼內(nèi)?;ㄆ谙募?。

【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酚類(lèi),中有多量綠原酸。

【 性味 】

甘苦,寒。

①《廣西民間常用草藥》:"甘,寒,無(wú)毒。"

②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微苦,寒。"

【 功能主治 】

利濕化瘀,清熱解毒。治淋病,白濁,風(fēng)濕痹痛,結(jié)膜炎,喉炎,跌打瘀腫,癰癤。

①《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眼熱痛,跌打腫痛,大瘡腫痛。"

②《廣西藥植名錄》:"根:治白濁、白帶。"

③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結(jié)石,尿路感染,風(fēng)濕筋骨痛,喉炎,急性結(jié)膜炎,癰癤腫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外用:搗敷。

【 復(fù)方 】

①治眼熱紅腫:玉龍鞭葉一兩,假芥藍(lán)一兩,五帶藤五錢(qián),正冰片少許。共搗爛,敷患處。

②治跌打腫痛:玉龍鞭、白花草、石仙桃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

③治大瘡腫痛:玉龍鞭三兩,土牛膝二兩,霧水葛二兩。共搗爛,敷患處。已潰破流膿者,加紅糖少許調(diào)敷。(①方以下出《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喉炎:玉龍鞭鮮品搗爛加糖含服。(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玉龍鞭

【 拼音注音 】
Yù Lónɡ Biān
【 別名 】

玉郎鞭、大蘭草、萬(wàn)能草

【 英文名 】
Herb of Jamaica Falsevalerian
【 出處 】

出自《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假馬鞭的全草及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 Vahl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鮮用,鮮用,或全草切段,根切片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580m的山谷陰濕處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

【 原形態(tài) 】

假馬鞭,多年生粗壯草本或亞灌森,植株高 0.6-2m。莖、枝近四棱形。單葉對(duì)生;葉柄翅狀,長(zhǎng)1-3cm;葉片厚紙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zhǎng)4-6 cm,寬2-3cm ,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先端短銳尖,兩面均散生短毛,側(cè)脈3-5對(duì)。穗狀花序頂生,長(zhǎng)11-29cm,花單生于苞腋內(nèi),一半嵌生于花序軸的凹穴中,呈螺旋狀著生;苞片邊緣膜質(zhì),具纖毛,先端呈芒尖;花萼膜質(zhì),管狀,長(zhǎng)約6mm;花冠深藍(lán)紫色,管微彎,長(zhǎng) 0.7-1.2cm,內(nèi)面上部有毛,先端5裂,裂片外展;雄蕊2,花絲短。果內(nèi)藏于膜質(zhì)的花萼內(nèi),成熟時(shí)裂成2分果。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草長(zhǎng)50-100(-200)cm。根粗,灰白色。莖圓柱形,稍扁,基部木質(zhì)化,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有細(xì)密縱溝紋。葉對(duì)生,爭(zhēng)縮,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zhǎng)2-8cm,寬3-4cm,先端短尖或稍鈍,基部楔形,邊緣齒狀,暗綠色或暗褐色;葉柄長(zhǎng)約2cm。莖端每有穗狀花序,長(zhǎng)4-20cm,似鞭狀,小花脫落后留有坑形凹穴。氣微,味甘、苦。

【 毒性 】

小鼠腹腔注射上述兩種制劑0.1g生藥/只,24小時(shí)內(nèi)可引起死亡。

【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正-三十烷(n-triacontane),正-三十一烷(n-hentriacontane),正-三十二烷(n-dotriacontane),正-三十三烷(n-tritriacontane),正-三十四烷(n-tetratriacontane),正-三十五烷(n-pentatriacontane)等高級(jí)烷烴,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飽和脂肪酮(saturated aliphatic ketone),飽和脂肪羧酸(saturated aliphatic carboxylic acid)和不飽和羥基羧酸(unsaturated hydroxy carboxylic acid)。 葉含膽堿(choline),環(huán)烯醚萜(iridoid),酚酸(phenolic acid),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兒茶鞣質(zhì)(catechuic tannin)及6-羥基木犀草醇-7-葡萄糖醛酸甙(6-hydroxyluteolol-7-glucuronide)等黃酮類(lèi)化合物。

【 藥理作用 】

莖葉煎劑對(duì)離體豚鼠回腸有顯著的興奮作用,水提取物(加乙醇除去沉淀)作用稍弱,兩種制劑對(duì)離體兔十二指腸、大鼠子宮均無(wú)明顯作用。水的取物對(duì)離體兔心有較弱的興奮作用,對(duì)大鼠后肢灌流有顯著的血管擴(kuò)張作用。麻醉狗靜脈注射上述兩種制劑各 0.1g (生藥)/kg,對(duì)務(wù)壓無(wú)明顯影響。小鼠腹腔注射上述兩種制劑 0.1g(生藥)/只,24h內(nèi)死亡。

【 歸經(jīng) 】

心;肝;腎經(jīng)

【 性味 】

味甘;微苦;性寒

【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熱淋;石淋;白濁;白帶;風(fēng)濕骨痛;急性結(jié)膜炎;咽喉炎;牙齦炎;膽囊炎;癰癤;痔瘡;跌打腫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

【 各家論述 】

1.《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眼熱痛,跌打腫痛,大瘡腫痛。

2.《廣西藥植名錄》:根:治白濁、白帶。

3.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結(jié)石,尿路感染,風(fēng)濕筋骨痛,喉炎,急性結(jié)膜炎,癰癤腫痛。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