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中藥方劑 > 正文 >>
加減地黃湯
李傳課方:加減地黃湯
【 處方 】
熟地12克,桑椹12克,黃精12克,枸杞12克,玉竹9克,女貞子9克,丹皮9克,丹參12克,紅花6克,雞血藤9克。
【 功能主治 】
滋補(bǔ)肝腎,活血化瘀。主肝腎陰虛,脈絡(luò)瘀滯。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摘錄 】
李傳課方《醫(yī)鈔類編》卷七:加減地黃湯
【 處方 】
生地汁、丹皮、赤芍、柏葉(炒)、桃仁(去皮尖)、茜草(炒)、白苓、化橘紅、甘草、木香(另研)。
【 功能主治 】
吐血初起,兼有外感,經(jīng)用加減參蘇飲后,次用本方。
【 用法用量 】
茅根為引。
【 摘錄 】
《醫(yī)鈔類編》卷七《癥因脈治》卷四:加減地黃湯
【 處方 】
熟地黃、牡丹皮、白茯苓、山茱萸、山藥、澤瀉、柴胡、白芍藥。
【 功能主治 】
少陰經(jīng)瘧。
【 用法用量 】
熱多,加山梔、知母、黃柏;寒多,加羌活、獨(dú)活。
【 摘錄 】
《癥因脈治》卷四《幼科金針》卷上:加減地黃湯
【 處方 】
人參、白術(shù)、肉桂、熟地、白芍、鱉甲、杜仲、牛膝、丹皮、萸肉。
【 功能主治 】
病后虛熱。大病之后,日晡作熱,一交子分即涼者。
【 用法用量 】
加桂圓肉,水煎服。
【 摘錄 】
《幼科金針》卷上《片玉心書》卷五:加減地黃湯
【 處方 】
生地、黃芩、梔子仁、赤芍、郁金。
【 功能主治 】
小兒五臟積熱所致鼻衄。
【 用法用量 】
茅花為引,水煎,入車前草自然汁,細(xì)細(xì)服之。
【 摘錄 】
《片玉心書》卷五《類證治裁》卷八:加減地黃湯
【 處方 】
生地、山藥、丹皮、萸肉、茯苓、杜仲、續(xù)斷、五味、阿膠。
【 功能主治 】
妊娠腎虧火燥而為子煩者。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摘錄 】
《類證治裁》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