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APP下载污视频_草莓视频深夜释放_黄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棒棒木

《全國中草藥匯編》:棒棒木

【 拼音注音 】
Bànɡ Bànɡ Mù
【 別名 】

棒棒樹、棒子木、棒子樹、黑彈木、黑彈樹、樸樹、木黃瓜樹、白麻子、白麻樹

【 來源 】

榆科樸樹屬植物小葉補Celtis bungeana Blume的樹干。全年可采,切成小段,曬干。

【 性味 】

辛、微苦,涼。

【 功能主治 】

祛痰,止咳,平喘。用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

【 用法用量 】

1~2兩。

【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棒棒木

【 拼音注音 】
Bànɡ Bànɡ Mù
【 出處 】

《新醫(yī)藥研究》

【 來源 】

為榆科植物小葉樸樹皮、樹干枝條。夏季砍割枝條,趁鮮剝皮,曬干;或取樹干刨片,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于向陽山坡及平地。分布東北、華東、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等地。

【 原形態(tài) 】

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皮灰色,光滑;小枝褐色,有光澤。葉互生,革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11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斜楔形,邊緣上部有鋸齒,有時近全緣,上面綠色,光滑,下面灰綠色,脈腋常有柔毛;葉柄長5~10毫米?;s性,綠色,著生于嫩枝上;雄花簇生于新枝基部之葉腋,雌花或兩性花單生或簇生于新枝上部的葉腋。核果近球形,熟時黑紫色,果柄較葉柄細長;果核球形,白色、光滑?;ㄆ?~5月。果期8~9月。

【 化學成分 】

莖含揮發(fā)抽、糖類、羥基桂皮酸酰胺的衍生物、生物堿。另報道樹皮和心材含生物堿類、皂甙、β型強心甙、不飽和甾醇、內酯、揮發(fā)油、脂肪和糖類。

【 藥理作用 】

①止咳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棒棒木水煎劑、醚提取物及揮發(fā)油部分(氨水噴霧引咳法)均有止咳作用。從棒棒木分離出來的N(對羥基苯乙基)對羥基肉桂酰膿已經動物試驗證明有止咳作用。

②祛痰、平喘作用

棒棒木水煎劑以及醚、氯仿和乙醇的提取物腹腔注射均有祛痰作用(小鼠酚紅法);但各種提取物均無平喘作用(豚鼠組織胺噴霧法)。

③抗菌作用

棒棒木的乙醚提取物對肺炎球菌、甲鏈球菌、卡他球菌和流感桿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根、皮、莖、葉和莖皮均有效。

④棒棒木莖皮注射液在瓦勃氏呼吸器試驗中,能抑制大鼠氣管-肺組織呼吸,使耗氧量降低29.1%。

⑤安全試驗

棒棒木水煎劑20、40及60克/公斤腹腔注射于小鼠,觀察3天耒見異常。棒棒木根注射液及醋酸鉛沉淀的乙醚提取液腹腔注射后(劑量分別為30及15克生藥/公斤),動物有翻正反射消失及呼吸變慢等,持續(xù)20分鐘左右恢復。

【 功能主治 】

止咳,祛痰。治慢性支氣管炎。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2兩。

【 復方 】

①治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㈠棒樟木二兩,白糖五錢。水煎棒棒木約40分鐘,成濃茶色,放入白糖,連煎三次,每晚服一次。㈡棒棒木三斤,甘草三兩。加水8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每日三次,每次服10毫升。(《全展選編·內科》)

②治慢性支氣管炎:棒棒木二兩(劈成薄片或刨成刨花),地龍三錢,百部三錢,黃芩三錢。急火先煎棒棒木一至二小時,成濃茶色,再加余藥,煎兩次,混合后,分二次早晚服用,每日一劑,十天為一療程。(《新醫(yī)藥研究》(4~5):42,1971)

【 臨床應用 】

治療慢性氣管炎:用棒棒木粗粉浸泡煎煮、濃縮,以酒精提取制成針劑,每毫升含生藥1克。每日兩次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10天為一療程。曾治653例,有效率為93%。以止咳作用較為明顯。用藥后病人普遍反映食欲增加,睡眠好。除個別病人有口干、發(fā)熱外,未發(fā)現其他副作用?;驅舫D局瞥山嗵且缕?,每片含生藥4.6克??诜咳諆纱?,每次5片。10天為一療程。觀察190例,經三個療程,治愈8例(4.2%),顯效40例(21.1%),好轉105例(55.3%),無效37例(19.5%)。據觀察,本品對咳嗽、咯痰,喘息及炎癥均有一定的效果,以止咳平喘效果較好;對單純型的有效率比喘息型略高。服藥過程中,個別病人有頭昏、心慌、氣短及惡心,5例患者血壓明顯升高。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棒棒木

【 拼音注音 】
Bànɡ Bànɡ Mù
【 出處 】

出自《新醫(yī)藥研究》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小葉樸的樹干、枝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tis bungeana BI

采收和儲藏:夏季砍割枝條,切薄片,或取樹干刨成薄片,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山、丘陵地區(qū)。

資源分布:分布華東、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 原形態(tài) 】

落葉喬木。一年枝無毛。葉互生;葉柄長5-10mm;無托葉;葉片斜卵形至橢圓形,長4-11cm,寬2-4cm,先端漸鈍,基部闊楔形,中、上部邊緣具鋸齒,有時近全緣,上面無毛,下面僅脈腋常有柔毛。核果單生于葉腋,球形,直徑4-7mm,紫黑色,果柄長1.2-2.8cm,果核平滑,稀有不明顯網紋?;ㄆ?-5月,果熟期8-10月。

【 性狀 】

性狀鑒別 樹干多刨成薄片狀,外表面灰色,平滑。莖枝圓柱狀,灰褐色,有光澤;斷面色白,紋理致密;技堅硬。氣微香,味微苦。

【 毒性 】

捧棒木水煎劑20、40及60g/kg腹腔注射于小鼠,觀察3天未見異常。棒捧木根注射液及醋酸鉛沉淀的乙醚提取液腹腔注射后(劑量分別為30及15g生藥/kg),動物有翻正反射消失及呼吸變慢等,持續(xù)20分鐘左右恢復。

【 化學成分 】

莖含揮發(fā)油、糖類、羥基桂皮酰胺衍生物、生物堿;樹皮和心材含生物堿、皂甙、β型強心甙、不飽和甾醇、內酯、揮發(fā)油,脂肪和糖類。

【 藥理作用 】

1.止咳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棒棒木水煎劑、醚提取物及揮發(fā)油部分(氨水噴霧引咳法)均有止咳作用。從棒棒木分離出來的N(對羥基苯乙基)對羥基肉桂酰胺已經動物試驗證明有止咳作用。

2.祛痰、平喘作用:棒棒木水煎劑以及醚、氯仿和乙醇的提取物腹腔注射均有祛痰作用(小鼠酚紅法);但各種提取物均無平喘作用(豚鼠組織胺噴霧法)。

3.抗菌作用:棒棒木的乙醚提取物對肺炎球菌、甲鏈球菌、卡他球菌和流感桿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根、皮、莖、葉和莖皮均有效。

4.棒捧木莖皮注射液在瓦勃氏呼吸器試驗中,能抑制大鼠氣管-肺組織呼吸,使耗氧量降低29.1%。 樹皮和心材的水浸膏或乙醚提取液60g/kg 給小鼠灌胃,對因濃氨水引起的咳嗽有一定止咳作用;用酚紅法對小鼠進行祛痰實驗證明,其醇、醚、氯仿及水提取液60g/kg都具有祛痰作用。樹皮和心材乙醚提取液(1:1)對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 性味 】

辛;微苦;性涼

【 功能主治 】

祛痰;止咳;不喘。主慢性咳嗽;哮喘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0-60g.

【 復方 】

①治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 一、棒棒木二兩,白糖五錢。水煎捧棒木約40分鐘,成濃茶色,放入白糖,連煎三次,每晚服一次。 二、棒棒木三斤,甘草三兩。加水8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每日三次,每次服10毫升。(《全展選編·內科》)②治慢性支氣管炎:捧棒木二兩(劈成薄片或刨成刨花),地龍三錢,百部三錢,黃芩三錢。 急火先煎棒棒一至二小時,成濃茶色,再加余藥,煎兩次,混合后,分二次早晚服用,每日一劑,十天為一療程?!病缎箩t(yī)藥研究》(4~5):42,1971〕

【 臨床應用 】

治療慢性氣管炎。用棒捧木粗粉浸泡煎煮、濃縮,以酒精提取制成針劑,每毫升含生藥 1g。每日兩次肌肉注射,每次2ml,10天為一療程。曾治653例,有效率為93%。以止咳作用較為明顯。用藥后病人普遍反映食欲增加,睡眠好。除個別病人有口干、發(fā)熱外,未發(fā)現其他副作用。或將棒棒木制成浸膏糖衣片,每片含生藥4.6g。口服每日兩次,每次5片。10天為一療程。觀察190例,經三個療程,治愈8例(4.2%),效40例(21.1%),好轉105例(55.3%),無效37例(19.5%)。據觀察,本品對咳嗽、咯痰、喘息及炎癥均有一定的效果,以止咳平喘效果較好;對單純型的有效率比喘息型略高。服藥過中,個別病人有頭昏、心慌、氣短及惡心,5例患者血壓明顯升高。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