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APP下载污视频_草莓视频深夜释放_黄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白側(cè)耳

《中藥大辭典》:白側(cè)耳

【 拼音注音 】
Bái Cè ěr
【 別名 】

白耳菜、叫天雞(《貴州民間方藥集》),光板、金苦板(《浙江中藥資源名錄》),蒼耳七,金錢燈塔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 出處 】

《貴州民間方藥集》

【 來源 】

為虎耳草科植物白須草帶根全草。全年可采。

【 生境分布 】

生于土坎、溝邊或濕潤地方。分布浙江、安徽、江西、貴州等地。

【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高20~30厘米?;~4~8片,叢生;葉厚,腎臟形或稍帶圓形,全緣,基部深心臟形,具長柄;莖生葉3~6片,稍圓心形,無柄,抱莖?;▎紊谇o頂,大形;萼片5,基部多少相連,綠色,卵形;花瓣5,白色,卵圓形,基部急窄,邊緣細(xì)裂呈絲狀,長約1厘米;雄蕊5,與花瓣互生,蕊間有退化雄蕊,生于每1花瓣基部,先端深3裂,裂片先端各有1棒狀腺體;子房球形,心皮4,柱頭4裂。蒴果長橢圓形,上部4裂。種子多數(shù),細(xì)小。有翅?;ㄆ?~9月。果期10~11月。

【 功能主治 】

鎮(zhèn)咳,止血,利濕,治虛勞咳嗽,咳血,吐血,亦痢,白帶,疔瘡。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鎮(zhèn)咳,祛痰,驅(qū)風(fēng),解熱,利尿。"

②《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疔瘡。"

③《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清濕,止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 復(fù)方 】

①治久咳成癆:白側(cè)耳二錢,鹿銜草二錢。燉豬肺服。(《貴州民間方藥集》)

②治久咳吐血及婦女白帶:白側(cè)耳五錢至一兩,水煎或燉雞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③治赤痢及久瀉后肛門熱痛,便血:白側(cè)耳干草七至八錢,仙鶴草、半邊蓮、天青地白草、茅草根各四至五錢,水煎,早晚空腹服;忌食生冷、油膩、酸辣、芥菜。(《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④治銅錢癬:鮮白側(cè)耳根一兩,在火上稍熏烤片刻,揉搓成團(tuán),擦患處。(《貴州民間方藥集》)

【 備注 】

此外,在貴州民間作白側(cè)耳者,尚有同屬植物雞眼梅花草的帶根全草。植物形態(tài)詳"雞肫草"條。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白側(cè)耳

【 拼音注音 】
Bái Cè ěr
【 別名 】

白耳菜、叫天雞、光板、金筶板、蒼耳七、金錢燈塔草、梅花草、黃草、小白花、山慈姑、馬尿花、馬蹄草、紫葳草、肺心草、白折耳、水折耳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Foliosous Parnassia
【 出處 】

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突隔梅花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rnassia delavayi 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400-4200m的山坡、路旁、林緣、林下和草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 原形態(tài) 】

突隔梅花草 多年生草本,高10-45cm。有稍粗長的橫走根莖。莖具棱脊,無毛。基生葉厚紙質(zhì);葉柄長達(dá)16cm;葉片腎形或心形,長2.5-6cm;莖上具一無柄葉片,圓形,先端鈍,基部心形,抱莖,全緣?;ㄇo1-4條,花單生頂端;萼片5,卵形或?qū)挼孤研?,先端鈍圓,花瓣5,白色,匙形、倒卵形、倒披針形,長達(dá)2.5cm,先端鈍,邊緣上部嚙蝕狀而中下部呈流蘇狀細(xì)裂,基部具長約2mm的爪;雄蕊5,與花瓣互生,藥隔褐色,呈鉆狀,常突出于花藥之上,退化雄蕊中部以上3深裂;子房半上位;心皮3個,合生,花柱稍長于子房,柱頭3裂。蒴果橢圓形?;ㄆ?-8月,果期8-9月。

【 性狀 】

根莖呈不規(guī)則團(tuán)塊狀,棕褐色,具多數(shù)不定根、鱗片及葉柄殘基,頂端被毛。莖圓柱形,長3-28cm,直徑1-2mm,有縱棱,質(zhì)脆,易折斷。葉皺縮,基生葉完整者呈腎形或心形,長2.5-6cm,厚紙質(zhì),葉柄長達(dá)16cm。莖生葉1片,圓形,基部心形,抱莖?;S色,單生莖端。有時可見橢圓形蒴果。氣微,味甘。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 性味 】

辛;苦;寒

【 功能主治 】

解毒消腫;清熱解毒。主主治沛結(jié)核,喉炎,腮腺炎,淋巴結(jié)炎,熱毒瘡腫,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

【 各家論述 】

1.《貴州民間方藥集》:鎮(zhèn)咳,祛痰,驅(qū)風(fēng),解熱,利尿。

2.《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疔瘡。

3.《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清濕,止血。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