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APP下载污视频_草莓视频深夜释放_黄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白花菜子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菜子

【 拼音注音 】
Bái Huā Cài Zǐ
【 別名 】

臭菜、臭花菜、羊角菜

【 來源 】

白花菜科白花菜屬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Gynandropis gynandra (L.) Briq.]的種子,其全草亦入藥。秋季采挖全草,曬干,打下種子。

【 性味 】

苦、辛,溫。有小毒。

【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風(fēng)濕疼痛,腰痛,跌打損傷,痔瘡。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

【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白花菜子

【 拼音注音 】
Bái Huā Cài Zǐ
【 出處 】

《國藥提要》

【 來源 】

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種子。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割取全草,曬干后打下種子,除凈雜質(zhì)。

【 性狀 】

干燥種子,呈扁圓形,極細(xì)小,直徑O.5~1毫米,厚0.5毫米。外皮黑褐色或黑色,粗糙不平,有細(xì)密的蜂窩狀麻紋,規(guī)則地排列成同心環(huán)狀,邊緣有一小缺口,種仁黃色,稍有油性。氣微,味苦。以干燥、顆粒飽滿、色黑、無雜質(zhì)者為佳。主產(chǎn)河北。

【 化學(xué)成分 】

種子含揮發(fā)油,與芥子揮發(fā)油相似;并含有醉蝶花素。

另含脂肪油17.6~25%,其脂肪酸主要是亞麻酸(53.82%)、棕櫚酸(18.41%)、油酸(15.89%),硬脂酸(8.07%)等。

【 性味 】

《綱目》:"苦辛,微毒。"

【 功能主治 】

①《綱目》:"煎水,洗痔;搗爛,敷風(fēng)濕痹痛;擂酒飲,止瘧。"

②《安徽藥材》:"散風(fēng)去濕,活血止痛。"

【 用法用量 】

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白花菜子

【 拼音注音 】
Bái Huā Cài Zǐ
【 別名 】

臭花菜籽。

【 英文名 】
Spiderflower Seed
【 出處 】

出自《國藥提要》。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leome gynandra L.

采收和儲(chǔ)藏:7-9月當(dāng)角果黃白色略干,種子呈黑褐色時(shí),分批采收,以防脫落。也可待角果全部熟后,割取全株,曬干脫粒。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海拔地區(qū)田野、荒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華北及其以南至臺灣、廣東、海南等地。

【 原形態(tài) 】

白花菜 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高約1m。常被腺毛。葉為3-7小葉的掌狀復(fù)葉,葉柄長2-7cm,小葉柄長2-4mm;小葉倒卵狀橢圓形、倒披針形或菱形,先端漸尖、急尖、鈍形或圓形,基部楔形至漸狹延成小葉柄,邊緣有細(xì)鋸齒或有腺毛,中央小葉長l-5cm,寬8-16mm,側(cè)生小葉依次減小??偁罨ㄐ蜷L15-30cm;蒼片由3枚小葉組成;花梗長約1.5cm;萼片分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長3-6mm,寬1-2mm,被腺毛;花瓣白色,少有淡黃或淡紫色,在花蕾時(shí)期不覆蓋著雄蕊及雌蕊,連爪長10-27mm,瓣片近圓形或闊倒卵形,寬2-6mm;花盤稍肉質(zhì),雄蕊6,伸出花冠外;雌雄蕊柄長5-18mm;雌蕊柄在兩性花中長4-10mm,在雄花中長1-2mm,或無輛;子房線柱形,花柱很短,柱頭頭狀。果圓柱形,斜舉,長3-8cm,中部直徑3-4mm;種子扁球形,黑褐色,表面有橫向皺紋或更常為具瘤狀小突起?;?、果期約在7-10月。

【 性狀 】

性狀鑒別 種子扁圓形,直徑1-1.5mm,厚約lmm,邊緣有一深溝。表面棕色或棕黑色,粗糙不平,于擴(kuò)大鏡下觀察,表面有突起的細(xì)密網(wǎng)紋,網(wǎng)孔方形或多角形,排列較規(guī)則或呈同心環(huán)狀??v切面可見“U”字形彎曲的胚,胚根深棕色,子葉與胚根等長,淡棕色,胚乳包干胚外,淡黃色,油質(zhì)。氣無,味苦。以粒飽滿,色黑者為佳。

顯微鑒別 種子橫切面:表皮細(xì)胞壁厚,呈乳頭狀突起或數(shù)個(gè)乳突連接成毛狀,內(nèi)含棕色色素,于橫切面四周呈輪齒狀;表皮下為色素層,細(xì)胞呈長條形,切向延長,略呈規(guī)則波狀:其下方為1列石細(xì)胞,40-6μm,直徑4-10μm;種皮內(nèi)表皮為l-2列石細(xì)胞,切向延長排列,長60-80μm,直徑12-16μm。胚乳及胚全為薄壁組織,內(nèi)含脂肪油等物質(zhì)。

【 化學(xué)成分 】

白花菜種子含葡萄糖屈曲花素(glucoiberine),白花菜甙(glucocaparine),新葡萄糖蕓薹素(neoglucoberassicin),葡萄糖蕓薹素(glucobrassicin),醉蝶花素(cleomin)。尚含脂肪油17.6%-25.0%,主要脂肪酸是亞麻酸(linolenic acid)52.82%,棕櫚酸(palmitic acid)18.41%,油酸(oleic acid)15.39%,硬脂酸(stearic acid)8.07%,花生酸(arachidic acid)1.96%%等。

【 歸經(jīng) 】

心;脾經(jīng)

【 性味 】

苦;辛;溫;小毒

【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散寒;活血止痛。主風(fēng)寒筋骨麻木;肩背酸痛;腰痛;腿寒;外傷瘀腫疼痛;骨結(jié)核;痔瘡漏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 各家論述 】

1.《綱目》:煎水,洗痔;搗爛,敷風(fēng)濕痹痛;擂酒飲,止瘧。

2.《安徽藥材》:散風(fēng)去濕,活血止痛。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