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APP下载污视频_草莓视频深夜释放_黄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烏桕子

《中藥大辭典》:烏桕子

【 拼音注音 】
Wū Jiù Zǐ
【 別名 】

烏茶子(《天寶本草》)。

【 出處 】

《本草拾遺》

【 來源 】

為大戟科植物烏桕種子。

【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烏桕木根皮"條。

【 性味 】

甘,涼,有毒。

①《日華子本草》:"涼,無毒。"

②《綱目》:"甘,涼,無毒。"

③《天寶本草》:"有大毒。"

【 功能主治 】

殺蟲,利水,通便。治疥瘡,濕疹,皮膚皸裂,水腫。便秘。

①《本草拾遺》:"桕油,服一合,令人下利,去陰下水氣。炒子作湯亦可。"

②《綱目》:"桕油,涂一切腫毒瘡疥。"

③《天寶本草》:"通腸利便。治大便秘結(jié),水腫病,寒火結(jié)胸。"

【 用法用量 】

外用:榨油涂、搗爛敷擦或煎水洗。內(nèi)服:煎湯,1~2錢。

【 復(fù)方 】

①治膿瘡疥瘡:桕油二兩,水銀二錢,樟腦五錢,同研,不見星乃止,以溫湯洗凈瘡,以藥填入。(《唐瑤經(jīng)驗(yàn)方》)

②治濕疹:烏桕種子(鮮)杵爛,包于紗布內(nèi),擦患處。(《閩東本草》)

③治竹木刺入肉:烏桕種子合冷飯粒搗爛敷患處,刺即逐漸浮出。(《泉州本草》)

④治手足皸裂:烏桕子煎水洗。(江西《草藥手冊》)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烏桕子

【 拼音注音 】
Wū Jiù Zǐ
【 別名 】

烏茶子、桕仔、瓊仔、拱仔。

【 英文名 】
Seed of Chinese Tallowtree
【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

采收和儲藏:果熟時(shí)采摘,取出種子,鮮用或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臺灣。

【 原形態(tài) 】

烏桕 落葉喬木,高達(dá)15m,具乳汁。樹皮暗灰色,有縱裂紋。葉互生;葉柄長2.5-6cm,頂端有2腺體;葉片紙質(zhì),菱形至寬菱狀卵形,長和寬約3-9cm,先端微凸尖到漸尖,基部寬楔形;側(cè)脈5-10對。穗狀花序頂生,長6-12cm;花單性,雌雄同序,無花瓣及花盤;最初全為雄花,隨后有l(wèi)-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小,10-15朵簇生一苞片腋內(nèi),苞片菱狀卵形,先端漸尖,近基部兩側(cè)各有1枚腺體,萼杯狀,3淺裂,雄蕊2,稀3,花絲分裂;雌花具梗,長2-4mm,著生處兩側(cè)各有近腎形腺體1,苞片3,菱狀卵形,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花柱基部合生,柱頭外卷。蒴果橢圓狀球形,直徑l-1.5cm,成熟時(shí)褐色,室背開裂為3瓣,每瓣有種子1顆;種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蠟?;ㄆ?-7月,果期10-12月。

【 化學(xué)成分 】

種皮含脂肪油(fatty oil);成熟的種子含脂類(lipid)。

【 歸經(jīng) 】

腎;肺經(jīng)

【 性味 】

甘;涼;有毒

【 功能主治 】

拔毒消腫;殺蟲止癢。主濕疹;癬瘡;皮膚皸裂;水腫;便秘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內(nèi)服:煎湯,煎湯,3-6g。

【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桕油,服一合,令人下利,去陰下水氣。炒子作湯亦可。

2.《綱目》:桕油,涂一切腫毒瘡疥。

3.《天寶本草》:通腸利便。治大便秘結(jié),水腫病,寒火結(jié)胸。

【 摘錄 】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