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洛沙姆盡顯五大輔料功效
前不久,天津愛勒易醫(yī)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shù)人員成功研制出新型藥用輔料泊洛沙姆,為此種輔料在我國制藥工業(yè)中的規(guī)模化生產(chǎn)與應用奠定了技術(shù)基礎(chǔ)。作為新一代的藥用輔料,泊洛沙姆在國外藥物制劑中已得到廣泛使用,目前國內(nèi)市場對泊洛沙姆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價格昂貴,國內(nèi)僅有少量進口應用于科研、試驗當中。
泊洛沙姆[美國《國家處方一覽表》(NF)名為Poloxamer]是一種由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而成的新型無毒輔料,其對皮膚黏膜無刺激性和過敏性,能增強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可供肌肉、皮下、靜脈注射應用。此外,泊洛沙姆還具有熱敏溶膠-凝膠轉(zhuǎn)變特性,在較低溫度時為液體,在接近人體溫度時呈軟凝膠狀,在肌肉或皮下可形成藥物儲庫,使藥物緩慢釋放吸收。同時,泊洛沙姆對油脂有很強的乳化作用,可將一些油溶液乳化形成O/W型乳劑或復乳劑供靜脈注射,具有一定的靶向作用。通過近年對泊洛沙姆在藥物制劑中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新型藥用輔料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功效。
提高直腸給藥吸收率
以Poloxamer和生物黏附聚合物為基質(zhì)的凝膠直腸給藥系統(tǒng),易于肛門給藥,而且對直腸組織有黏膜黏附性,也不會在用藥后滲漏。通過雙氯芬酸鈉poloxamer凝膠劑與雙氯芬酸鈉固體栓劑比較發(fā)現(xiàn),前者能明顯提高雙氯芬酸鈉的初始血漿濃度,縮短其達峰時間(Tmax),提高吸收速度。
由于雙氯芬酸鈉能提高膠凝溫度、削弱凝膠強度與生物黏附力,并可與生物黏附聚合物產(chǎn)生沉淀,但氯化鈉的作用正好相反,含有1%氯化鈉的poloxamer凝膠劑的藥物不會沉淀,易于插入直腸而不會滲漏,可在實驗鼠的直腸保留6小時以上。因此,加有氯化鈉的雙氯芬酸鈉poloxamer凝膠直腸給藥系統(tǒng)是一種物理穩(wěn)定性高、使用方便、藥效高的給藥系統(tǒng)。
增進腫瘤化學藥物療效
研究發(fā)現(xiàn),PoloxamerP85型在細胞表達多重抗藥相關(guān)蛋白1(MRP1)和多重抗藥相關(guān)蛋白2(MRP2)中具有明顯的化學敏化作用,并同時在細胞聚集和長春堿、阿霉素的細胞毒作用方面均起作用。其機制包括三個方面:作用于ATP;降低細胞內(nèi)谷胱甘肽(GSH)水平;降低胞內(nèi)MRPATP酶和谷胱甘肽-S-轉(zhuǎn)移酶(GST)的活性。
P85可增加長春堿和阿霉素在過度表達MRP細胞的聚集,因而明顯提高它們的細胞毒作用;P85還可使藥物對過度表達MRP1和MRP2的細胞敏化,從而使其在具有抵抗機制的腫瘤化學治療方面有用武之地。
Poloxamer阻滯共聚物是另一種有多重作用的高效給藥系統(tǒng),藥物包裹在以Poloxamer為基質(zhì)的微囊中,其溶解性及代謝穩(wěn)定性均能得到提高,并可延長藥物的循環(huán)時間;xamer阻滯共聚物的單聚體與具有多重耐藥的癌細胞相互作用可使這些癌細胞對多種抗癌藥物敏感,而且Poloxamer共聚物的單分子鏈、單聚體在BBB和小腸均能抑制藥物的外流轉(zhuǎn)運,因此提高了選擇性作用于腦部的藥物轉(zhuǎn)運率和口服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在黑色素瘤實驗鼠B16F1的病理模型實驗中,以腫瘤生長率、動物存活率等為指標,將紫杉醇的poloxamer凝膠劑(paclitaxel-poloxamer407)與堿金屬對照組做了比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腫瘤生長率降低了67%,腫瘤體積的倍增時間延長了72%,在給藥15天后,pacli鄄taxel-poloxamer407給藥組的動物存活率超過91%,而對照組只有58%。由此可見,紫杉醇的poloxamer407型凝膠劑可明顯提高紫杉醇以局部給藥方式治療實體瘤的療效。
調(diào)節(jié)緩控釋制劑釋藥速率
在對由聚氧化乙烯(PEO)或聚環(huán)氧乙烷(PPO)組成的泊洛沙姆共聚物的研究中——該共聚物是以聚D,L-丙交脂(PDLA)或1-甲基-2-吡咯烷酮(NMP)為溶劑而制得的控釋藥庫混合物,技術(shù)人員發(fā)現(xiàn)Poloxamer在濃度和分子量方面的變化對藥庫內(nèi)在形態(tài)并無大的影響,但其濃度的提高可使蛋白類藥物的突釋效應大大減少,雖然釋放類型仍為典型的突釋,但如果Poloxamer的濃度大到超過某個臨界點時,則蛋白類藥物的釋放類型則由突釋型轉(zhuǎn)變?yōu)槌掷m(xù)釋藥型(緩釋型)。
一氧化氮(NO)通過化學或光化學機制對靶細胞或器官的局部釋放,在生物醫(yī)學領(lǐng)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特別是當NO供體結(jié)合于非毒性黏性基質(zhì)中時。多項實驗證明:NO供體如S-亞硝基谷胱甘肽(GSNO)和S-亞硝基-N-乙酰半光氨酸(SNAC)可以和PoloxamerF127水凝膠結(jié)合,此時NO以熱學或光化學的方式釋放;對S-NO的鍵裂光譜監(jiān)測也顯示:與水溶液相比,凝膠化基質(zhì)(F127)可減少NO的熱和光化學釋放的初始釋放率[2~45毫米(-1)分鐘(-1)],這種穩(wěn)定作用可由“籠狀再結(jié)合機制”解釋,從而為貯存、處理S-亞硝基硫醇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可得出結(jié)論:F127水凝膠可用于S-亞硝基硫醇的NO對靶標部位的熱和光化學釋放,應用前景廣闊。
促進透皮劑的皮膚滲透
水凝膠被認為是一種最適合離子電滲療法的基質(zhì)形式,由于胰島素為大分子肽類物質(zhì)(分子量在3~7KDa),在以poloxamer407為基質(zhì)時可形成胰島素凝膠,該凝膠具備一定的物理、化學穩(wěn)定性。體外研究已顯示,化學促滲透劑如亞油酸和薄荷酮與離子電滲療法聯(lián)合應用時,對胰島素的皮膚滲透性具有協(xié)同促進作用。其中薄荷酮預處理組的血漿胰島素濃度(PIC)很快可達峰值,但血漿血糖水平(PGL)的下降速度較其他處理組(如亞油酸預處理組)慢,提示在PIC和PGL之間可能無直接的聯(lián)系。該研究最終證實:單獨應用電滲療法或?qū)⑵渑c亞油酸合并應用可使PGL下降36%~40%,而薄荷酮在單獨或與離子電滲療法聯(lián)用時降糖效果均不理想。但電滲療法和化學促滲透劑的聯(lián)合應用比單獨應用任何一種方法都會引起更大的皮膚刺激。
延長眼科用藥作用時間
已有研究表明,原位凝膠技術(shù)可延長眼科用藥的藥物作用時間,進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通過采取以眼科給藥系統(tǒng)為導向的組織工程學方法,研究人員以N-羥基琥玻酰亞胺(NHS)等為交聯(lián)劑,使具有單氨基末端的poloxamer(MATP)與透明質(zhì)酸(HA)耦合交聯(lián)為共聚物(此共聚物的凝膠化溫度取決于HA的含量和poloxamer的濃度),然后再通過體外藥物釋放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由于共聚物原位凝膠的形成和HA的黏性特性,可使環(huán)丙沙星從poloxamer和HA的水凝膠共聚物中持久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