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顆粒細胞瘤的治療與預后(23例臨床分析)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23cases)
目的:對23例卵巢顆粒細胞瘤的治療及可能的預后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手術、化療、放療在卵巢顆粒細胞瘤治療中的意義。材料和方法:研究對象為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1980年1月至1999年12月20年間收治的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23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5-61歲,平均年齡38.4歲,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改變(月經(jīng)過多、不規(guī)則出血、閉經(jīng)、絕經(jīng)后出血),下腹痛,盆腔包塊,以及不育等。腫瘤破裂和扭轉(zhuǎn)是卵巢顆粒細胞瘤常見的并發(fā)癥。
手術方式包括全面的確定分期的剖腹手術、單側(cè)附件切除術或全宮雙附件切除術。除2例失訪以外,其余21例患者進行了嚴格的門診隨訪。隨診時間為1-14年,隨訪率為91.4%。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本研究分析采用SPSS(version8.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生存率的計算采用Kaplan-Meier法。結果:23例卵巢顆粒細胞瘤臨床病理分期為I期20例,占87.6%,II期1例,占4.3%,III期2例,占8.7%,臨床I--III期5年生存率在90%以上。23例卵巢顆粒細胞瘤的病理切片分析,20例成年型,3例為幼年型,不同的病理類型的預后差別很大。卵巢顆粒細胞瘤的復發(fā)率為34.8%,復發(fā)與臨床病理分期、手術方式及腫瘤大小有關。討論:卵巢顆粒細胞瘤與卵巢上皮性腫瘤相比,惡性程度遠遠低于后者,是一種低度惡性的卵巢腫瘤,生存率高,但也有復發(fā),表現(xiàn)為局部復發(fā)、晚期復發(fā)。故應對該病進行長期隨診,及早發(fā)現(xiàn)及處理復發(fā)病灶。卵巢顆粒細胞瘤的臨床分期、病理類型、腫瘤大小、以及初次手術方式與預后密切相關。應該重視卵巢顆粒細胞瘤的病理切片分析,對幼年型患者引起高度注意,力爭達到好的預后。手術治療仍是卵巢顆粒細胞瘤的主要治療手段,最好應行全面的、確定分期的剖腹手術,未育婦女可保留生育功能。對于真正Ia期患者,在全面的、確定分期的剖腹手術后,單純選擇嚴密隨診即可,而不必加用化療。臨床Ic期以上,病理類型不良,腫瘤直徑大于10厘米,則最好輔以化療。放療主要用于復發(fā)病人,尤其是盆腔局部復發(fā)、手術難以切除或切除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