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與抗“衰腦”
大腦細胞的減少并非衰老的要害
傳統(tǒng)的生理學觀點過分強調人的神經組織,特別是大腦,其結構和功能一旦發(fā)育成熟便很難再改變。然而,新的科學研究認為,人無論是在幼年、成年,還是中老年,腦細胞都有繼續(xù)生長的可能性。在老年期,大腦能通過學習和訓練,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現象在生理學上被稱為老年期腦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可塑性。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人的腦細胞即使到了老年,只要健康狀況良好,并經常接受腦力活動的良性刺激,腦細胞絕對不會停止生長。近年發(fā)現,老人在學習新的語言時,語言中樞的神經組織可出現像嬰兒時的那種生長。新生的神經組織與原來的神經細胞彼此相連,同時,腦的膠質細胞數量也增加,以支持新生神經元的功能。
人的大腦有較強的可塑性
智力的發(fā)展更多地取決于腦細胞之間建立的復雜聯(lián)系,而不只是決定于細胞數量。而這種腦細胞網絡聯(lián)系發(fā)展的平均速度,在成年人要超過腦細胞減少的平均程度。成年人每天減少的腦細胞數目最多只達到1萬個,即使按這樣的速度遞減,到80歲時喪失的腦細胞數量也還不到腦細胞總數的3%。可見,成年人腦細胞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并不應該成為智力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即使大腦組織細胞受到傷害,仍然可能采取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可塑性促使腦組織進行修復。英國專家研究證明,注射進大腦的新腦細胞能主動移到大腦的受損部位,以替換壞死的腦細胞,從而完成大腦細胞的修復。
抗衰老首先要抗“衰腦”
正常情況下,大腦功能的衰老比四肢和其他臟器的衰老要緩慢得多。一個行動嚴重困難的老人,卻可以很好地進行高難度和高精確度的思維活動。發(fā)揮大腦潛力的最好方法是盡可能多地使用大腦。經常主動地給大腦以良性刺激,可提高大腦的潛能。大腦是信息器官,而信息器官需要信息刺激。具體做法: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從事各種再學習,包括讀書、學外語、詩文寫作、書法、繪畫、交談和娛樂等。總之要使自己的腦細胞活躍起來。
積極發(fā)揮右腦功能
延緩腦功能衰減的另一方法是充分發(fā)揮利用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潛力。人的大腦活動多呈單側性優(yōu)勢。大多數人是左側腦半球居優(yōu)勢。生理學家發(fā)現,中老年人的腦萎縮往往發(fā)生在大腦的左半球,也就是說右半球的組織相對較完好,所以應多發(fā)揮右半球大腦的功能。平時經常做一些在半側肢體的活動和鍛煉,多給右半球大腦以良性刺激。這樣既合理開發(fā)了右半球的大腦潛能,又能保護左半球大腦不至于過度疲勞。聽音樂、下棋和繪畫通常是給右半球適宜刺激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