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APP下载污视频_草莓视频深夜释放_黄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中醫(yī)藥材 > 正文 >>

無莿根

《中藥大辭典》:無莿根

【 拼音注音 】
Wú Cì Gēn
【 出處 】

《全展選編·內(nèi)科》

【 來源 】

為葡萄科植物粵蛇葡萄全株。

【 生境分布 】

分布安徽、湖南、江西、浙江、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 原形態(tài) 】

粵蛇葡萄,又名:赤枝山葡萄、牛牽絲、紅血龍、田浦茶。

木質(zhì)蘑本,全體無毛;卷須粗壯。1回羽狀復(fù)葉,有小葉3~5個(gè),或?yàn)榻?回羽狀復(fù)葉(即最下一對小葉再各分為3小葉);小葉近革質(zhì),卵形或矩圓形,大小不一,長2~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鈍,有時(shí)闊楔形,邊緣有不明顯的鈍齒。3~4回2歧聚傘花序;花長約2毫米;花柄與花等長;萼邊緣不分裂;花瓣5,頂端鈍;花柱錐尖。果倒卵狀扁球形,直徑5~6毫米,熟時(shí)紫黑色。

【 功能主治 】

消炎解毒。治骨髓炎,急性淋巴結(jié)炎,急性乳腺炎,膿皰瘡,濕疹,丹毒,癤腫,嗜鹽菌食物中毒.

《廣西藥植名錄》:"根:消腫毒。全株:清暑熱。"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1.5兩。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 復(fù)方 】

治嗜鹽菌食物中毒(上腹部絞痛,腹瀉,大便如洗肉水樣):生無莿根一兩半,生姜五錢。加水二碗煎,一次或分次服。小孩、老人及癥輕者酌減。(《全展選編·內(nèi)科》)

【 臨床應(yīng)用 】

曾用于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感染性疾病共4000余例,治愈3013例,治愈率約70%,且未見不良反應(yīng)?,F(xiàn)將治療病種分述如下:

①治療骨髓炎、骨結(jié)核

骨髓炎12例,用藥15~20天,痊愈7例,顯效5例;骨結(jié)核7例,用藥30~60天,痊愈3例,顯效4例。

②治療急性淋巴結(jié)炎

共35例,其中急性頸淋巴結(jié)炎31例,急性腹股溝淋巴結(jié)炎4例,經(jīng)治3~6天,痊愈31例,顯效4例。

③治療急性化膿性乳腺炎

10例經(jīng)治3~5天,痊愈8例,顯效2例。

④治療皮膚病及一般外科癤腫

計(jì)治療膿皰瘡、濕疹、蜂窩組織炎、丹毒、癤腫、膿腫共2028例,用藥2~10天,痊愈1504例,顯效152例,無效372例。

⑤治療外科感染

計(jì)1364例,經(jīng)治3~6天,結(jié)果痊愈率達(dá)71.8%,顯效率15.1%,無效13.1%。

⑥治療急性喉頭炎及扁桃體炎

急性喉頭炎137例,經(jīng)治2~6天,痊愈86%,顯效8.6%。急性扁桃體炎37例,治療1~4天,痊愈32例,顯效5例。

⑦治療化膿性中耳炎及乳突炎

共84例,經(jīng)治5~9天,痊愈34例,顯效45例,無效5例。

⑧治療急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肺炎

急性支氣管肺炎65例,治療1~2天,痊愈18例,顯效42例,無效5例;急性支氣管炎254例,用藥3~6天,痊愈26.3%,顯效73.7%。

⑨治療急性腎炎

38例經(jīng)治6~10天,痊愈12例,顯效26例。

⑩治療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45例經(jīng)治4~9天,痊愈30例,顯效15例。

此外,對深肌炎、深肌膿瘍、急性牙槽膿腫,流產(chǎn)合并感染、外科術(shù)后預(yù)防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給藥方法:常用煎劑、注射劑及片劑。煎劑:成人每次用干品粵蛇葡萄1.5~2兩和少許豬骨加水過藥面,煎后加少量食鹽及米酒沖服,每天1劑。注射劑:將粵蛇葡萄制成1:2的注射液,成人每次肌注3~4毫升,每日2次。片劑:每片約含生藥1克,成人每次6~8片,每日3~4次。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無莿根

【 拼音注音 】
Wú Cì Gēn
【 別名 】

赤枝山葡萄、牛牽絲、紅血龍、山甜茶、白菇茶、辣梨茶、獅子藤、蝦須藤、過山龍、骨疼搜、紅腦藤、藤茶、鐵甲將軍、母豬精藤、田浦茶、背帶藤。

【 英文名 】
Canton Ampelopsis Root, Root of Canton Ampelopsis
【 出處 】

出自《全展選編·內(nèi)科》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廣東蛇葡萄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et Arn.)Planch. [Cissus cantosniensis Hook.et Arn.]

采收和儲(chǔ)藏:全株在夏、秋季采收,洗凈,除去雜質(zhì),切碎,曬干。秋后挖取根部,洗凈,切片,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區(qū)灌叢或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原形態(tài) 】

廣東蛇葡萄 木質(zhì)藤本,全株無毛。莖柔弱,多少被白粉,枝纖細(xì),有條紋;卷須粗壯。一回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3-5,或?yàn)榻赜馉顝?fù)葉(即最下1對小葉再各分為三小葉);小葉近革質(zhì),卵形或卵狀長圓形,最大的長5-8cm,小的長不及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鈍或圓形,有時(shí)闊楔形,邊緣有不明顯的鈍齒,下面常被白粉。花兩性,三至四回二歧聚傘花序與葉對生或生于小枝頂端,多花;總花梗長4-6cm;花長約2mm;花萼淺杯狀,邊緣不分裂;花瓣5;雄蕊短,與花瓣同數(shù);花盤明顯;花柱短,圓柱狀。漿果倒卵狀球形,直徑5-6mm,熟時(shí)深紫色或紫黑色?;ㄆ?-7月,果期5-8月。

【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而濕潤的氣候,在稍蔭蔽而潮濕的環(huán)境中生長健壯,以含腐殖質(zhì)豐富的砂質(zhì)壤上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或打插繁殖。種子繁殖:秋季果皮變黑時(shí),采收粒大飽滿的果實(shí),搓去果皮,將種子曬干。翌年春暖時(shí)撒播于苗床上,覆蓋細(xì)土2cm,澆水,保持苗床濕潤,苗高15-20cm時(shí),按行株距100cm×100cm開穴,每穴栽2-3株。

扦插繁殖:在春暖時(shí),植株萌發(fā)前,選擇二年生枝條,截成15cm長,斜插上中。待生根長葉后即可定植。

田間管理 定植成活后,雜草滋生時(shí),及時(shí)中耕除草,追施人畜糞尿。冬季施過磷酸鈣與土雜肥。當(dāng)藤蔓生長至30cm時(shí),搭架,引藤蔓攀援,使植株通風(fēng)透光。冬季剪去過密的弱枝和枯枝。

【 化學(xué)成分 】

全株與葉均含楊梅樹皮素(myricetin),二氫楊梅樹皮素(dihydromyricetin)。

【 歸經(jīng) 】

心;脾經(jīng)

【 性味 】

辛;苦;涼

【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化濕;清熱解毒。主夏季感冒;風(fēng)濕痹痛;癰疽腫毒;濕瘡濕疹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搗爛或研末調(diào)敷。

【 各家論述 】

《廣西藥植名錄》:根:消腫毒。全株:清暑熱。

【 摘錄 】
《中華本草》